2025年第二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無法逆轉的戲院消費習慣,憑《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救市,台片《有病才會喜歡你》成黑馬

2025-07-03 09:00

撰文:徐佑德 、策劃: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紅衫娛樂

2025年第二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

無法逆轉的戲院消費習慣,憑《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救市!

(2025年3月1日至2025年6月1日)

本報告由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策劃支持,根據2025年3月至6月1日的票房數據進行分析。此期間涵蓋春假、勞動節連假,並延伸至端午連假前夕,為上半年關鍵檔期。以下為重映片或非本季新片,特別說明如下:


  • 重映片:《餘命10年》(重映)、《風之谷》(重映)、《花束般的戀愛》(重映) ,以上三部皆以新上映的票房為主。

  • 非本季新片:《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2025年2月上映)、《劇場版YOASOBI 5th ANNIVERSARY DOME LIVE 2024 "超現實"》(2025年2月上映)、《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 最終章》(2025年2月上映) 。因上映時間接近且票房表現穩健,故納入討論。

2025年第二季(3月至6月1日)是檢視全球電影產業復甦力道,以及台灣本土市場韌性的關鍵時期。此期間不僅涵蓋了兒童清明、勞動節與端午三大重要連假檔期,更迎來了好萊塢年度鉅片與台灣本土電影的正面對決。本報告旨在透過對台北與全台的票房數據進行全面性、多維度的深度剖析,不僅呈現「什麼電影熱賣」,更試圖回答「為何熱賣」,並從中挖掘潛在的市場趨勢、觀眾行為模式的轉變,以及對未來電影產業的策略性啟示。

本報告將整合先前版本的核心觀點,並以最新、最完整的類型資料為基礎,進行大幅擴充。分析將從宏觀的市場結構,深入到微觀的類型剖析、特定電影的案例研究(Case Study),並對比台北與全台的區域差異,最終提出具前瞻性的市場洞察與趨勢展望,期能為電影產業的從業者提供一份詳實且具參考價值的決策依據。 



一、台北票房

台北票房(前40名)

(圖由作者製作,類型部分統整調整以便於統計與分析)


A. 台北市場深度類型剖析:IP、恐怖與日系內容的三足鼎立


本季的台北市場,在詳細的類型劃分下,呈現出三大清晰且穩固的內容板塊。


(一) IP與續集電影的絕對統治力:票房的萬靈丹

「品牌力」是本季台北票房最無可撼動的關鍵詞。在前10名中,高達8部電影直接受益於現有IP或為系列續集 。從冠軍《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動作、驚悚、IP),到漫威宇宙的《雷霆特攻隊》(超級英雄、動作、IP)與《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超級英雄、動作、IP),再到全球知名遊戲改編的《MINECRAFT 麥塊電影》(動作、奇幻、IP),以及經典恐怖系列《絕命終結站 血脈》(恐怖、驚悚、IP)和角色續集《會計師 2》(動作、驚悚、IP) 。

這些電影的巨大成功,證明了在資訊爆炸、選擇過多的時代,觀眾更傾向於選擇他們熟悉且已有情感連結的品牌。對發行商而言,投資於一個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IP,其風險遠低於推廣一部原創作品。IP不僅提供了基礎的粉絲盤,更簡化了行銷溝通的成本,成為了驅動票房成長最可靠的引擎。同時如果有多版本如IMAX更是能夠拉高觀影動機跟銷售數字。《罪人》就是應應需求在IMAX廳有拉長放映的案例



(二) 恐怖驚悚類型的穩定輸出:跨國界的強勢票房

恐怖與驚悚片在本季證明了其作為「票房基本盤」的價值。此類型的電影製作成本相對較低,但觀眾群體穩定,且不受語言文化隔閡的影響。除了好萊塢的《絕命終結站 血脈》、《罪人》、《史蒂芬金之猴子》等作品表現較為優異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型的國際化趨勢 。

來自韓國的恐怖動作片《聖夜:惡魔都市》與泰國的恐怖喜劇《冥婚鬧泰大》雙雙進入台北票房榜單 。這顯示台北觀眾對於亞洲恐怖片的接受度極高,甚至已將其視為與好萊塢並駕齊驅的觀影選擇。亞洲恐怖片往往融合了東方文化特有的民俗與心理恐懼元素,提供了與好萊塢不同的恐怖體驗,成功在市場中區隔出自己的一片天。


(三) 日系內容的強勢鐵粉經濟:動畫、愛情與懷舊的勝利

日本內容在本季台北市場展現了強大且多元的影響力,形成了一個由核心粉絲驅動的強大消費生態系。

經典重映的懷舊狂潮:本季最大的驚喜之一,是三部日本重映片——科幻動畫神作《風之谷》、現代愛情經典《花束般的戀愛》及催淚純愛片《餘命10年》——全數攻入台北票房前20名,合計創造超過2500萬的票房 。這股驚人的「懷舊經濟」現象證明,真正高品質、能引發世代共鳴的經典作品,其生命力遠超首輪上映。對老觀眾而言,這是重溫感動的儀式;對新觀眾而言,這是在大銀幕「朝聖」傳奇的機會。

動畫劇場版的粉絲動員力:從《劇場版 世界計畫崩壞的世界與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GIVEN被贈與的未來劇場版》到《機動戰士 Gundam》,日本動畫劇場版憑藉其固有的粉絲基礎,持續在票房榜上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作品的核心是服務粉絲,將粉絲對原作的熱愛轉化為具體的票房數字。

演唱會電影的體驗延伸:YOASOBI、Ado、SEVENTEEN、ATEEZ等日韓藝人的演唱會電影,在本季合計有4部進入台北榜單 。這標誌著電影院的功能正在從單純的「上映」,轉變為「體驗延伸」的場所。它為無法親臨現場的粉絲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替代方案,成功將粉絲經濟的觸角延伸至電影院線。


B.台灣電影票房由《有病才喜歡你》一枝獨秀,類型多元化與票房分層現象

本季共有6部台灣電影成功進入台北票房前40名榜單,呈現出類型多元化發展的健康趨勢,但其票房表現也清晰地反映出市場的分層現象,不同類型的作品在競爭激烈的台北市,有著截然不同的市場定位與斬獲。


(一)領頭羊《有病才會喜歡你》 :主流愛情電影的商業成功

以校園、愛情 類型,台北票房以 NT$11,908,734 的票房位居第11名,是本季台片在台北的冠軍 。必須說「愛情」依然是最具備商業潛力的主流類型。憑藉其貼近生活的校園題材與引發共鳴的情感核心,《有病才會喜歡你》成功在眾多國內外強片中脫穎而出,吸引到了最大規模的本土電影觀眾。它的成功證明了製作精良、情感真摯的愛情故事,在台北市場依然擁有穩固且強大的基本盤。

 (二)中堅力量:類型片的市場卡位

《器子》、《搜查瑠公圳》、《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 最終章》,這三部類型片在台北市場的票房分別為 NT$5,855,064、NT$2,882,015、NT$2,375,734 。這批「類型片」的票房表現雖然與冠軍有明顯差距,但它們的存在極具戰略意義。它們的類型涵蓋了動作、驚悚、恐怖、奇幻等,顯示台灣電影工業正積極跳脫傳統框架,嘗試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多元題材。雖然它們在台北市場尚未能成為票房主力,但已成功吸引到一批忠實的類型片愛好者,為國片在主流愛情題材之外,開拓了重要的「分眾市場」。或者是說類型電影某個程度已經把韓國跟日本的市場分食光了,加上串流的推波助瀾,相關類型電影的基本排可能要再下修。

 (三)其他愛情/劇情題材的表現

《夜校女生》、《夏日最後的祕密》都是處理校園,但兩部電影的票房分別約為三百五十萬與兩百八十萬 。這兩部作品與《有病才會喜歡你》的題材有部分重疊,但票房表現有所差距。這說明了即便在最受歡迎的「愛情/校園」賽道中,市場競爭依然激烈。電影的成功不僅僅依賴類型,更取決於《有病才會喜歡你》處理疾病是非常好的選題跟新切角,而相對傳統《夜校女生》、《夏日最後的祕密》則不獲得青睞。可以說劇本、卡司、口碑發酵會是票房重要的加分項。

總體來看,本季台灣電影在台北市場呈現出「一個主流,多點開花」的格局。以《有病才會喜歡你》為首的愛情電影,依然是爭取最高票房的作品。與此同時,多部動作、恐怖、奇幻等類型片的成功卡位,則象徵著國片類型化發展的努力已初見成效,成功在台北市場中培養出願意支持國產類型片的核心觀眾群。

C. 台北票房:重要檔期票房表現分析

  • 兒童清明連假(4月初):此檔期最大贏家為4月2日上映的《MINECRAFT 麥塊電影》。其全球知名的遊戲IP屬性,加上闔家觀賞的內容,使其成為連假期間家庭客群的觀影首選。以及台片《有病才會喜歡你》搭上春假或許不少年情觀眾的喜愛,也成為本片票房大補丸。


  • 勞動節連假(5月初):《雷霆特攻隊》不負眾望,全台票房成功突破1億大關,來到 NT$102,796,717 。其「台北佔比」約為 27.5%,屬於非常標準的均衡型分佈。這顯示漫威IP的吸引力具有普遍性,在全台各區域都能穩定地動員觀眾,成功抓住了此連假檔期的主力消費人群。同檔期上映的韓國恐怖動作片《聖夜:惡魔都市》 ,也為不偏好超級英雄的觀眾提供了另一種強刺激的類型選擇。

  • 端午連假(5月底):超級鉅片《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於5月17日上映 ,其檔期策略顯然是瞄準了端午連假長週末。憑藉其強大的IP號召力與口碑發酵,成功在連假期間制霸市場。而《星際寶貝:史迪奇》也表現亮眼,全台票房突破六千萬 。兩部電影的成功,顯示了在重大檔期,透過精準的客群定位與檔期搭配,可以共同擴大市場的整體票房,達到1+1大於2的雙贏效果


D. 台北票房:出品國分布分析

台北票房前40名的電影出品國分布呈現好萊塢絕對優勢,並由日本與台灣電影為次要力量:

  • 美國:共16部電影,在前10名中豪取8席 ,顯示好萊塢商業大片在台北市場的主導地位依然穩固。另外8席相對就是藝術與影展片型,依然在台北都會區較受青睞。

  • 日本:共10部電影,以經典重映、動畫劇場版及演唱會電影為主 ,展現其在特定分眾市場的強大號召力。

  • 台灣:共6部電影,類型涵蓋愛情、恐怖、懸疑等,顯示本土電影在台北市場的多元嘗試。

  • 其他國家:香港、中國、韓國、英國、挪威等國亦有作品入榜,反映台北觀眾對國際多元內容的開放態度。特別是南韓電影可以說是跌到谷底。







二、全台票房


全台票房(前40名)



A. 全台票房:國籍分布分析

全台票房前40名的電影國籍分布更為多元,但美國電影的票房量體優勢更為巨大:

  • 美國:16部電影,不僅數量最多,更包辦全台票房前5名,其中3部票房破億 ,展現其在全台市場無可撼動的統治力。

  • 日本:9部電影,以動畫、重映片及IP改編為主 。經典重映《風之谷》全台票房突破4200萬,位列第9 ,影響力遍及全台。

  • 台灣:6部電影 ,其中《有病才會喜歡你》表現最為驚人,以超過6000萬的票房衝上全台第6名 ,成為本季最大亮點。

  • 南韓:3部電影,包含演唱會電影與類型片 。但基本排南韓電影目前只有持續往下探,暫時無往上的趨勢

  • 其他國家:中國、英國、挪威、越南、泰國等國電影亦進入榜單 ,特別是東南亞恐怖片展現出在特定市場的潛力。

B. 全台票房:類型趨勢與深度分析

1.好萊塢的絕對領先:

美國電影包辦了前5名,其中《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MINECRAFT麥塊電影》、《雷霆特攻隊》三部電影票房全數破億 。這顯示好萊塢頂級大片在全台範圍內擁有無可匹敵的市場穿透力,是唯一能跨越城鄉、年齡、性別,吸引最大規模觀眾的內容。《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更是一部拿下3億的票房。


2.本土電影的驚人逆襲:

本季最令人振奮的市場現象,莫過於台灣校園愛情電影《有病才會喜歡你》以NT$6,058萬的驚人成績,以當代疾病與愛情的雙重共感,力壓多部好萊塢強片,高居全台票房第6名 。這一成績不僅是本土電影的巨大勝利,更對傳統的市場分析邏輯提出了挑戰。

  • IP改編電影的全齡吸引力:
    改編自全球知名遊戲的《MINECRAFT 麥塊電影》全台票房突破1.36億,高居亞軍 。其成功顯示,擁有強大跨世代粉絲基礎的IP改編電影,能有效轉化為家庭觀影客群,在全台各地都取得巨大成功。迪士尼的《星際寶貝:史迪奇》也以超過6000萬的票房位居第五 ,再次證明經典IP的魅力。

  • 亞洲類型片的多元發展:
    本季有多部亞洲類型片在全台市場取得不錯成績。中國的奇幻史詩續作《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獲得1805萬票房 ,韓國驚悚片《聖夜:惡魔都市》獲得1868萬票房 ,而越南的《開棺》(748萬) 和泰國的《邪降女帝》(643萬)  也榜上有名,顯示亞洲各國的恐怖、奇幻類型片在台灣已建立起穩定的觀眾群。


3.串流平台的雙面刃

以《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來說,《封神第一部》因為能抽籤上映而反而在強勢平台如Netflix播出,可以說是推波助瀾。而反觀懸疑、驚悚等串流平台主流類型,南韓電影則是最大受災戶。《器子》、《搜查瑠公圳》兩部國片也是除了院線端要競爭,串流平台端最當紅的動作、懸疑、驚悚也是分散消費跟關注的原因。



三、台北與全台票房交叉比對

票房比例分析以主要電影為例,計算台北票房佔全台比例:

電影名稱

台北票房

全台票房

台北佔比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

NT$82,756,652

NT$309,791,557

26.70%

MINECRAFT 麥塊電影

NT$27,336,839

NT$136,696,527

20.00%

有病才會喜歡你

NT$11,908,734

NT$60,588,246

19.70%

器子

NT$5,855,064

NT$19,267,030

30.40%

花束般的戀愛(重映)

NT$5,703,453

NT$18,838,222

30.30%

秘密會議

NT$5,384,743

NT$8,469,997

63.60%

SEVENTEEN 演唱會電影

NT$6,500,504

NT$21,125,149

30.80%

粗獷派建築師

NT$4,263,225

NT$7,073,306

60.30%


「台北票房佔全台票房的百分比」(簡稱「台北佔比」)是衡量一部電影在都會區與非都會區受歡迎程度的黃金指標。一般而言,此比例落在25%-30%屬於均衡型。本季數據揭示了幾種截然不同的電影發行模型。

1.案例研究一:現象級「非都會」熱片——《有病才會喜歡你》 

本片台北佔比僅 19.7%(台北票房1,190萬 / 全台票房6,058萬),是所有高票房電影中最低的。這數據背後代表了驚人的事實:這部電影超過八成的票房來自於台北以外的地區。它並未遵循傳統「先在台北引爆口碑,再擴散至全台」的模式,而是反其道而行,成功點燃了中南部及地方縣市觀眾的熱情,形成一股由下而上的觀影浪潮。其成功可能歸因於更貼近在地生活的校園愛情題材、成功的社群媒體行銷,以及引發了強烈的在地情感共鳴。

2.案例研究二:典型的「都會中心型」電影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類更依賴台北市場的電影。

  1. 本土類型片:台灣本土的動作驚悚片《器子》(台北佔比30.4%)與懸疑恐怖片《搜查瑠公圳》(台北佔比36.6%)都呈現出高於平均的台北佔比 。並不代表類型片在台北特別好,而是看起來行銷跟卡司上未能吸引到台北以外的觀眾。

  2. 日式文藝愛情片:重映的《花束般的戀愛》台北佔比達30.3% ,同樣顯示其細膩、文藝的風格更受都會觀眾的青睞。

  3. 小眾藝術電影:英國驚悚懸疑片《秘密會議》的台北佔比更是高達 63.6% ,是極端都會化的典型,其觀眾群幾乎完全集中在台北。


3.案例研究三:「均衡型」與「家庭型」好萊塢電影​


    1. 標準好萊塢大片:《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佔比26.7%)與《雷霆特攻隊》(佔比27.5%,截至舊資料)代表了最標準的均衡發行模式,在全台各地都能獲得與其人口比例相符的穩定票房 。

    2. 闔家觀賞電影:《MINECRAFT 麥塊電影》的台北佔比僅20.0% ,與《有病才會喜歡你》相近。這反映出家庭娛樂型的電影,其票房主力同樣來自於擁有更多家庭觀眾的非台北地區。

四:市場洞察與未來趨勢(案例列舉)

綜合以上分析,2025年第二季的台灣電影市場呈現出一個健康、多元且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好萊塢不再是唯一的聲音,本土製作與日本內容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與成功模式。

A.現況分析 


  • 台灣電影的「雙軌策略」已然成形

    1. 「大眾共鳴路線」案例:以校園愛情片《有病才會喜歡你》為代表 ,該片全台票房高達 NT$60,588,246 ,位居全台年度第六名,但其台北票房僅佔約19.7%,顯示其成功主要來自於非都會區的廣大觀眾。

    2. 「類型深耕路線」案例:以特定類型鎖定核心都會觀眾。

      • 動作驚悚:《器子》全台票房 NT$19,267,030 ,類型為動作、驚悚 。

      • 懸疑恐怖:《搜查瑠公圳》全台票房 NT$7,868,214 ,類型為懸疑、恐怖 。


  • 「懷舊經濟」成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案例:本季三部日本重映電影均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證明經典作品的市場價值。

    • 《風之谷》(重映)的全台累積票房高達 NT$42,853,584 。

    • 《花束般的戀愛》(重映)的全台累積票房達 NT$18,838,222 。

    • 《餘命10年》(重映)的全台累積票房為 NT$8,510,858 。


案例:多部演唱會電影進入票房榜單,顯示粉絲願意進入影院追求身臨其境的體驗。

      • 《SEVENTEEN [RIGHT HERE] WORLD TOUR IN CINEMAS》全台票房達 NT$21,125,149 。

      • 《劇場版 YOASOBI 5th ANNIVERSARY DOME LIVE 2024 "超現實"》全台票房為 NT$13,679,750 。

      • 《Ado SPECIAL LIVE "心臟" in Cinema》全台票房達 NT$10,058,087 。

      • 《ATEEZ WORLD TOUR...》全台票房為 NT$7,305,675 。

B. 未來趨勢展望

  1.  類型化將更趨極致

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是各類型內容爭奪核心觀眾的戰爭。電影的類型定位將更加清晰,無論是主打視聽震撼的動作片、燒腦的懸疑片,還是催淚的愛情片,都需要在自己的賽道上做到極致,才能在觀眾心中建立起鮮明的品牌形象。

本季票房數據已清晰反映此趨勢,不同類型的佼佼者透過在自身領域的卓越表現,成功吸引了目標觀眾:

  • 頂級動作鉅片:美國電影《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作為經典動作IP,憑藉其極致的場面調度與驚險的特技場面,在全台斬獲超過3億新台幣的驚人票房 ,完美示範了頂級視聽震撼如何轉化為市場的絕對優勢。


  • 催淚愛情電影:此類型在本季展現了強大的吸金能力。台灣本土的《有病才會喜歡你》以校園愛情主題,在全台獲得超過六千萬的票房 。而重映的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 和《餘命10年》 也憑藉其深刻的情感描寫,合計在全台創造了超過兩千七百萬的票房 ,顯示製作精良的愛情片擁有穩固且忠實的觀眾群。

  • 恐怖驚悚類型:美國恐怖IP續作《絕命終結站 血脈》全台票房高達七千五百萬 ,而韓國的《聖夜:惡魔都市》也取得了近一千九百萬的全台票房 。這證明了恐怖驚悚片作為一種強刺激、高娛樂性的類型,能持續吸引追求感官刺激的觀眾入場。


  2. 亞洲內容持續崛起,以「粉絲經濟」和「類型片」為兩大主力

除了日、韓,來自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類型片也開始在台灣市場嶄露頭角,它們帶來了新穎的文化元素與敘事風格,有望在未來成為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本季榜單中,亞洲各國電影百花齊放,展現了其在台灣市場的強大潛力:

  • 日本:內容形式最多元,影響力也最深。不僅有《風之谷》這樣的經典動畫重映並創下四千兩百萬的全台票房 ,也有《劇場版 世界計畫 崩壞的世界與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 、《GIVEN被贈與的未來劇場版:去海邊》 等粉絲向的動畫電影,更有《花束般的戀愛》 這類現代愛情經典,展現了其在動畫、愛情、懷舊三大領域的強勢地位。


  • 韓國:以「粉絲經濟」和「類型片」為兩大主力。演唱會電影《SEVENTEEN [RIGHT HERE] WORLD TOUR IN CINEMAS》全台票房突破兩千萬 ,而恐怖動作片《聖夜:惡魔都市》也表現不俗,在全台獲得超過一千八百萬的票房 。


  • 東南亞:本季有多部東南亞類型片成功進入全台票房榜單,成為市場新亮點。越南恐怖片《開棺》全台票房達 NT$7,488,390 。泰國恐怖喜劇《邪降女帝》全台票房達 NT$6,436,764 。


 3.發行策略將更為精準

  • 「非都會型」電影的精準打擊:以《有病才會喜歡你》為例,其台北票房為 NT$11,908,734 ,而全台票房高達 NT$60,588,246 。計算後可得其「台北佔比」僅約 19.7%,遠低於市場平均。此數據清晰地描繪出其觀眾輪廓——廣大的非都會區年輕族群。對於這類電影,未來的發行策略應避免將過多預算投入到台北的傳統媒體或戶外廣告,而是應加強在中南部地區的校園活動、地方影城合作以及更接地氣的社群媒體操作。


  • 「都會集中型」電影的重點突破:以英國驚悚片《秘密會議》為例,其台北票房為 NT$5,384,743 ,全台票房為 NT$8,469,997 ,計算後「台北佔比」高達 63.5%。這表明其觀眾高度集中在台北都會區。對於這類藝術性較強或風格較獨特的電影,行銷資源應集中火力在台北的藝文社群、影評口碑操作以及與獨立書店、咖啡館等通路的合作,以求在核心觀眾群中創造最大聲量,無需在全台進行普遍性的廣告投放。


4.給台灣電影的四點策略建言 — 從選題到執行

2025年第二季的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去審視台灣電影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位置與未來方向。本土電影《有病才會喜歡你》的巨大成功,證明了國片完全有能力創造票房奇蹟,而《器子》、《搜查瑠公圳》等類型片的出現,則代表了產業的多元化嘗試。然而,要從「偶有佳作」邁向「穩定茁壯」,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思考內容的產製策略。茲提出以下建言:

  1. 選題為王:挖掘在地共鳴的「台灣故事」電影的成功,始於一個能引發好奇與共鳴的「好選題」。與其追逐好萊塢的規格,不如回頭深掘這片土地獨有的文化資產。台灣的歷史、民俗、都市傳說、社會事件乃至個人記憶,都是尚未被充分開採的內容金礦。本季的《器子》(以器官交易為題)與《搜查瑠公圳》(改編自真實刑案)便證明了「在地元素」與「大尺度」的選題潛力,它們成功地從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吸引了第一批核心觀眾的目光。然而,一個好的「題材」僅僅是成功的入場券。
  2. 創新視角:為舊有題材找到全新的切入點選定了好題材,更需要一個「創新的切角」來賦予故事生命力。同樣是愛情片,《有病才會喜歡你》以其獨特的角色設定創造了新鮮感;這也正是《器子》與《搜查瑠公圳》在市場上被部分觀眾認為「可惜」之處——兩者都擁有絕佳的題材,但在敘事執行上,若能找到一個更大膽、更新穎的切入角度,便能將題材的潛力發揮到極致,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有趣的概念」階段。
  3. 重新思考「票房卡司」的定義《有病才會喜歡你》的成功,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卡司」對票房的影響。在當今市場,單一明星扛起票房的時代已逐漸過去(本片其實啟用兩位新銳演員為主角詹懷雲與江寧),觀眾更看重的是演員與角色的「適合度」,以及演員群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一個真正的好選角,是讓觀眾相信「他/她就是這個角色」,另外更是要看導演的功力,能否足夠說服觀眾。
  4. 小成本立大功:善用有限資源創造最大價值台灣電影在製作預算上難以與國際大片抗衡,因此更應專注於「聰明地花錢」。這意味著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在刀口上——即「劇本開發」與「核心創意」。與其追求昂貴但效果有限的電腦特效,不如透過精巧的攝影、燈光與聲音設計來營造氛圍。國際上有無數成功的低成本恐怖片、懸疑片與劇情片,都證明了「創意」遠比「金錢」更能打動人心。《有病才會喜歡你》以相對精簡的製作規模,創造出巨大的票房回報,正是「小成本立大功」的最佳典範。​



五、結語:從數據洞察到產業策略,迎向精準分眾的多元未來


本季最大的啟示,來自於台灣電影展現出的成熟「雙軌策略」。第一季的本土電影以紀錄片《台灣超人》表現最佳 ,而在本季,我們看到了巨大的飛躍:一邊是愛情電影《有病才會喜歡你》憑藉著對在地情感的深刻共鳴,成功走出了一條「非都會」的票房康莊大道 ;另一邊,則是《器子》、《搜查瑠公圳》等類型片,在特定分眾市場中穩紮穩打。這顯示台灣電影已從過往的單點突破,進化到具備兩種不同商業模式的成熟階段。

與此同時,在第一季因《星際效應》重映而備受矚目的「懷舊經濟」 ,在本季得到徹底的印證與升級。以《風之谷》為首的三部日本經典電影重映,合計在全台創造了近七千萬的驚人票房,宣告了「經典」本身就是一門值得持續投資的好生意。而第一季已開始萌芽的「體驗經濟」,也在本季透過SEVENTEEN、YOASOBI等四部演唱會電影的亮眼成績,確立了其作為影院穩定收入來源的市場地位。

最終,所有數據都指向一個清晰的結論: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爆款公式」已不復存在。從第一季《魔法壞女巫》在台北的高度集中(台北佔比42.1%) ,到本季《有病才會喜歡你》在非都會區的巨大成功(台北佔比19.7%),市場清晰地呈現出觀眾品味的差異化,一體適用的發行策略已然過時。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三點策略建議:

A、 對於台灣電影製作者:擁抱雙軌,勇敢定義目標觀眾

台灣的創作者應更有自信地選擇自己的賽道。本季的成功案例證明,除了第一季表現優異的紀錄片與藝術電影外,台灣電影在商業上已開闢出兩條清晰路徑:一是能引發大眾生活共鳴的「共感型」電影(如《有病才會喜歡你》),二是服務核心類型粉絲的「極致型」作品(如《器子》)。請勇敢地定義電影的目標觀眾,不要只看著台北,廣大的在地市場充滿了等待被滿足的觀影需求。


B、 對於電影發行商:數據驅動,實踐精準化發行

發行策略應從過往的經驗法則,轉向更科學的「數據驅動」模式。深化數據應用:從第一季《魔法壞女巫》到本季《秘密會議》的高台北佔比,再到《有病才會喜歡你》的低佔比,數據已連續兩季證明其預測觀眾輪廓的價值。發行商應將「台北佔比」等區域分析數據納入核心規劃,對預期「非都會型」的電影,大膽地將資源轉移至更具效益的在地行銷。

活化經典片庫:從第一季諾蘭的《星際效應》到本季宮崎駿的《風之谷》,市場已反覆證明重映的巨大潛力。這不應是偶然的決策,而應是常態化的商業策略。發行商應主動盤點片庫,規劃主題式重映,讓經典作品的價值持續變現。

C、 對於影院經營者:策劃內容,從通路升級為場域

在串流平台的挑戰下,實體影院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體驗」。主動策劃主題內容:連續兩季的數據都顯示,演唱會電影與經典重映能帶來穩定客流。影城不應只是被動的播放通路,而應更主動地與發行商合作,策劃如「宮崎駿經典回顧展」、「K-POP週末狂歡夜」等主題式影展或活動。

打造社群交流空間:透過舉辦映後座談、粉絲包場、主題陳設等方式,將影院從單純的「觀影空間」升級為影迷可以交流、分享、創造回憶的「文化場域」。唯有創造出無法被線上取代的獨特體驗,才能確保觀眾持續走進電影院。




回顧2025年第二季的台灣電影市場,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張張票房榜單,更是一幅由觀眾選擇、市場力量與文化趨勢共同繪製的產業地圖。如果說,第一季的市場故事由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與IP音樂劇《魔法壞女巫》的強勢表現來定義 ,那麼第二季則見證了傳統好萊塢動作鉅片《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的強勢回歸,以及台灣本土電影能量的驚人爆發《如有病才喜歡你》,其深刻的在地情感共鳴,成功點燃非都會區市場如《器子》、《搜查瑠公圳》等類型片則穩守都會核心觀眾,證明了「類型深耕路線」的市場潛力,共同撐起了本土電影的多元發展。,這是一場關於「精準」與「多元」的深刻對話。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策劃

                                                                                                                     徐佑德   撰文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