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上):台北/全台票房 《進擊的巨人》和《海洋奇緣2》成最大贏家

2025-04-24 22:00

迪士尼影業

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上)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

本報告根據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的票房數據進行分析,以下電影為重映片或非12月後的新片,特別說明如下:

  • 重映片:《星際效應》(限定重映)

  • 非本季新片:《魔法壞女巫》(2024年11月21上映)、《神鬼戰士2》(2024年11月上映)、《紅色一號》(2024年11月上映)(以紅底標記)

根據分析需求,《神鬼戰士2》和《紅色一號》不列入本報告的正式票房分析討論範圍。因為三月的票房尚未完整,故藉由去年12月跨年檔期與今年春節檔期為研究重點。時間上因台灣的排片特殊性所以作出調整。


本報告呈現了2025年第一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台灣電影市場的票房表現分析與深度洞察。在這段橫跨跨年檔與春節檔這兩個關鍵檔期的時間裡,電影市場展現了豐富多元且值得關注的發展動態。

我們通過對台北市場與全台市場的雙重分析,不僅仔細梳理了各類型電影的票房表現,更著重解析了不同出品國影片的市場競爭態勢、經典IP與續集電影的商業生命力、動畫與家庭電影的持續強勢表現、以及演唱會電影等新興類型的崛起。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季度呈現出的幾個現象:好萊塢大片在數量與票房規模上的主導地位、日本《進擊的巨人》完結篇突破性的市場表現、《星際效應》重映的驚人成績,以及演唱會電影作為新興市場的穩健成長。

這些現象不僅反映了當前台灣觀眾的觀影偏好,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市場信號。通過本報告,我們希望能為電影從業者、市場研究人員以及對電影產業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面且深入的市場視角,共同探索台灣電影市場的發展脈絡與未來可能。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專題策劃X徐佑德 撰文製圖

下篇看這邊: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下):《台灣超人》成為國片黑馬!動畫、音樂類、恐怖/驚悚類最能看出市場端倪

一、台北票房

台北票房(前35名)


*台北市票房資料由「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A.台北票房:出品國分布分析

台北票房前35名的電影出品國分布情況:

  • 美國:16部電影,占據了票房榜單近一半的席位,包括前10名中的8部影片

  • 南韓:6部電影,主要以演唱會電影和類型片為主

  • 日本:4部電影,以動畫和科幻片為主

  • 台灣:4部電影,主要為紀錄片和影展片

  • 其他國家:香港(1部)、西班牙(1部)、法國(1部)、中國(1部)等

美國電影雖然在數量上佔優,但值得注意的是台北票房冠軍由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奪得,南韓電影則在第12、14、16、19、20和30名佔據要位。台灣本土電影共有4部進入榜單,以紀錄片《台灣超人》表現最佳,排名第15。其餘是《交換禮物》、《女兒的女兒》、《春行》、《鳳姐》

圖表

台北票房排行榜TOP 15(含出品國)

  1. 日本:劇場版《進擊的巨人》完結篇THE LAST ATTACK (NT$29,593,686)

  2. 美國:魔法壞女巫 (NT$26,049,687) 非本季新片

  3. 美國:海洋奇緣2 (NT$25,508,378)

  4. 美國: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 (NT$22,875,749)

  5. 美國:獅子王:木法沙 (NT$20,257,549)

  6. 美國:神鬼戰士2 (NT$19,787,707) 非本季新片,不納入分析

  7. 美國:星際效應《限定重映》 (NT$18,812,466) 重映片

  8. 美國:紅色一號 (NT$11,593,674) 非本季新片,不納入分析

  9. 美國:完美伴侶 (NT$8,357,452)

  10. 香港:誤判 (NT$7,267,387)

  11. 美國:音速小子3 (NT$6,759,473)

  12. 南韓:(G)I-DLE WORLD TOUR [iDOL] IN CINEMAS (NT$6,532,430)

  13. 美國:鑽石大劫案:極盜戰 (NT$5,267,678)

  14. 南韓:IU CONCERT: THE WINNING (NT$4,824,520)

  15. 台灣:台灣超人 (NT$4,674,125)


B.台北票房:類型分布與分析

  • 動畫/奇幻類型:

在台北票房表現亮眼,前三名中有兩部為動畫奇幻作品(《進擊的巨人》和《海洋奇緣2》)。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場對不同定位的動畫作品都有強烈需求,從成人向的《進擊的巨人》到全家向的《海洋奇緣2》都能取得佳績。


  • IP改編音樂電影:

《魔法壞女巫》和《獅子王:木法沙》兩部改編自經典IP的音樂電影表現突出,分別位居第2和第5名。《魔法壞女巫》作為百老匯音樂劇《綠野仙蹤》改編作品,在台北獲得2605萬票房,台北票房佔全台票房的比例高達42.1%(即台北市場創造了全台總票房近一半的成績),顯示都會觀眾對音樂劇改編作品的高度喜愛;而《獅子王:木法沙》作為迪士尼經典IP前傳,結合音樂和CG動畫,吸引了2026萬台北票房,台北佔全台比例為23.8%(較為均衡的全台分布),兩者都顯示音樂類型電影在台灣市場極具吸引力,但目標受眾有明顯差異。


  • 超級英雄電影:

《美國隊長》穩居第四,《音速小子3》排名第11,《獵人克萊文》排名第16,顯示漫威和其他IP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在台北仍有強大吸引力,但相比2023-2024年,超英片整體市占率略有下降。


  • 重映電影表現突出:

《星際效應》限定重映表現驚人,位居第七名,票房達NT$18,812,466,證明經典科幻電影在台北市場有極高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也顯示台北觀眾願意為經典作品二刷或多刷。這種現象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影響力密切相關,諾蘭在台灣擁有龐大且忠實的粉絲群體,他的作品在台灣屢創票房佳績,從《全面啟動》、《星際效應》到《奧本海默》皆然,證明了台灣觀眾對其作品的高度信任和支持。這種「導演品牌效應」在重映市場尤為明顯,反映出影院可能通過重映具有導演號召力的經典作品開拓市場新機會。


  • 演唱會電影:

台北前35名中有4部演唱會電影,包括(G)I-DLE、IU、IVE和YOASOBI的演唱會電影,顯示這類特殊類型內容在台北有穩定且熱情的觀眾基礎,特別是韓國和日本音樂內容。


  1. 演唱會電影台北票房:NT$16,327,960

  2. 台北總票房:NT$273,321,829

  3. 演唱會電影佔台北票房比例:5.97%

這個結果非常有趣,因為演唱會電影在台北的票房佔比(5.97%)與在全台的佔比(5.90%)幾乎相同,相差僅0.07個百分點。雖然每部演唱會電影的台北佔比都高於一般電影(平均29.2%),但整體市場份額在台北與全台卻極為接近。這挑戰了我們之前認為演唱會電影主要吸引都會觀眾的初步假設,說明演唱會電影已經突破了都會區的限制,成為全台各地觀眾認可的內容類型。


C.台北票房:重要檔期票房表現分析

  1. 跨年檔(2024/12/24-2025/1/1)表現:

    • 全台表現最佳:《進擊的巨人》、《音速小子3》與《誤判》成為跨年檔三大贏家,顯示動畫、超級英雄和動作片在此重要檔期的優勢

    • 台北表現最佳:《進擊的巨人》、《誤判》、《音速小子3》領先台北跨年檔票房,與全台趨勢一致

    • 檔期特性分析:跨年檔受惠於學生寒假、家庭共同觀影時間增加,動畫和合家歡電影表現特別突出


  1. 賀歲檔(2025/1/20-2025/2/2)表現:

    • 全台表現最佳:《完美伴侶》、《鑽石大劫案:極盜戰》、《黑祭司2:闇黑修女》成為賀歲檔主力

    • 台北表現最佳:《完美伴侶》、《鑽石大劫案:極盜戰》、《哈爾濱》領先台北賀歲檔

    • 地區差異:《黑祭司2》在全台表現強勁但台北相對較弱;而《哈爾濱》在台北表現優於全台,反映城鄉觀眾口味差異

    • 檔期特性分析:賀歲檔多元類型並存,從科幻、犯罪動作到恐怖片都能找到市場,反映農曆新年期間多元觀影需求


  1. 續集表現與比較:

    • 《獅子王:木法沙》本季全台票房NT$85,035,655,相較於前作《獅子王》(2019年)的NT$314,948,562,票房約為前作的27%

    • 續集票房下降趨勢在好萊塢電影中普遍存在,但《木法沙》作為劇情前傳而非單純的續集,能取得如此表現仍屬不俗


二、全台票房

本報告根據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的票房數據進行分析,以下電影為重映片或非12月後的新片,特別說明如下:

  • 重映片:《星際效應》(限定重映)

  • 非本季新片:《魔法壞女巫》(2024年11月21上映)、《神鬼戰士2》(2024年11月上映)、《紅色一號》(2024年11月上映)(以紅底標記)

根據分析需求,《神鬼戰士2》和《紅色一號》不列入本報告的正式票房分析討論範圍。因為三月的票房尚未完整,故藉由去年12月跨年檔期與今年春節檔期為研究重點

*全台票房資料由「文化內容策進院」提供。 

*鬼診所台北票房:NT$1,235,560元 



A.全台票房分析

全台票房排行榜TOP 15(含出品國)

  1. 美國:海洋奇緣2 (NT$123,195,593)

  2. 日本:劇場版《進擊的巨人》完結篇THE LAST ATTACK (NT$118,525,025)

  3. 美國: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 (NT$101,328,912)

  4. 美國:獅子王:木法沙 (NT$85,035,655)

  5. 美國:魔法壞女巫 (NT$61,934,737) 非本季新片

  6. 美國:神鬼戰士2 (NT$60,584,769) 非本季新片,不納入分析

  7. 美國:星際效應 (NT$54,853,991) 重映片

  8. 美國:紅色一號 (NT$49,453,203) 非本季新片,不納入分析

  9. 美國:音速小子3 (NT$31,161,747)

  10. 香港:誤判 (NT$28,040,086)

  11. 南韓:(G)I-DLE WORLD TOUR [iDOL] IN CINEMAS (NT$25,683,290)

  12. 美國:完美伴侶 (NT$24,123,600)

  13. 美國:鑽石大劫案:極盜戰 (NT$20,833,372)

  14. 台灣:台灣超人 (NT$18,894,162)

  15. 南韓:IU CONCERT: THE WINNING (NT$16,113,545)


B.全台票房:國籍分布分析

全台票房前35名的電影國籍分布情況:

  • 美國:18部電影,佔據過半席位,尤其在票房較高的排名前十中就有8部

  • 日本:7部電影,以各類動畫和科幻片為主,還包括演唱會電影

  • 南韓:6部電影,類型多元,包括演唱會電影、恐怖片、戰爭片等

  • 台灣:2部電影,《台灣超人》和《交換禮物》兩部紀錄片

  • 其他國家:香港(1部)、菲律賓(1部)、印尼(1部)等國家影片也成功進入榜單

美國電影不僅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票房規模也普遍較大,前8名中有7部是美國電影。日本電影則靠《進擊的巨人》拿下全台第二,整體表現相當強勁。南韓電影數量雖與日本相近,但票房規模稍低,反映不同國家電影在台灣市場的滲透力差異。

圖表


C.全台票房:類型趨勢與深度分析

  • 動畫與家庭電影:

《海洋奇緣2》(NT$123,195,593)和《獅子王》(NT$85,035,655)位居全台前四,顯示全家觀影市場龐大且穩定。值得注意的是,迪士尼動畫在全台市場表現特別強勁,占據了全台前四名中的兩席,反映全台家庭觀影習慣仍以好萊塢大片為主。其他如《柏靈頓:熊熊去秘魯》(NT$9,012,786)和《工作細胞》(NT$7,744,403)也在全台表現不俗,進一步證明家庭友善內容在全台有廣泛市場。

  • 音樂元素電影的票房力量:

本季有多部融合音樂元素的電影表現卓越。《魔法壞女巫》雖為11月上映,但持續吸引觀眾,全台票房達6193萬;《獅子王:木法沙》作為結合音樂與懷舊IP的作品,獲得8504萬票房;《巴布狄倫:搖滾詩人》作為音樂傳記片也獲得551萬票房。此外,演唱會電影市場崛起,顯示音樂元素正成為電影票房的重要助力。《魔法壞女巫》與《獅子王:木法沙》兩片的成功表明,結合經典IP和精緻音樂製作的電影對台灣觀眾有極高吸引力,而且這種吸引力橫跨不同世代的觀眾。

  • 超級英雄電影:

《美國隊長》全台票房突破1億,《獵人克萊文》全台票房達1530萬,《音速小子3》獲得3116萬票房,顯示超英片全台依然穩定受歡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一季的超級英雄電影數量和票房相比前幾年有所下降,可能顯示此類型電影正面臨一定程度的市場飽和。

  • 重映電影現象與導演效應:

《星際效應》重映在全台取得高達NT$54,853,991的出色成績,位居第七名,這一現象值得特別關注。它不僅證明了經典科幻電影在台灣有持久的吸引力,也突顯了克里斯多福.諾蘭作為導演的強大品牌效應。諾蘭導演在台灣市場擁有獨特地位,其作品往往被視為「必看」電影,現在則進一步證明無論是首輪上映還是重映都能吸引觀眾進影院。《星際效應》重映的成功表明,具有強大導演招牌與口碑的作品即使在首輪上映數年後,仍能以重映形式創造可觀票房,這為影院在電影供應不足時提供了重要的商業選項。

  • 演唱會電影興起:

本季有多達5部演唱會電影進入全台榜單,其中韓團(G)I-DLE的演唱會電影票房高達NT$25,683,290,IU的《CONCERT: THE WINNING》達NT$16,113,545,日本YOASOBI的演唱會電影也有NT$10,785,400,IVE演唱會電影獲得NT$5,794,720,顯示演唱會電影已成為一個重要且穩定的細分市場,特別是來自韓國和日本的音樂內容。這反映了粉絲經濟對電影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根據計算,四部演唱會電影的情況如下:

  1. 演唱會電影總票房:NT$58,376,955

  2. 前35 名總票房:NT$988,609,674

  3. 演唱會電影佔全台票房比例:5.90%

這個比例相當可觀,考慮到演唱會電影是一個相對新興的特殊類型,且目標受眾較為特定,能佔據近6%的市場份額說明它已成為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只是邊緣性的小眾內容。

  • 亞洲類型片崛起:

韓國《黑祭司2》(NT$15,418,215)、日本《LAST MILE》(NT$11,258,817)、南韓《哈爾濱》(NT$11,486,132)和印尼《鬼診所》(NT$5,385,943)在全台均有不俗表現,顯示亞洲類型片,特別是恐怖片、懸疑片和戰爭片等類型在台灣市場有一定號召力。韓國類型片在台灣的市場基礎穩固,日本類型片也有穩定觀眾群。

  • 日本動畫持續強勢:

除了《進擊的巨人》外,《我獨自升級:二次覺醒》(NT$9,168,932)、《工作細胞》(NT$7,744,403)和《劇場版忍者亂太郎》(NT$5,312,575)均在全台取得不錯成績,證明日本動畫在台灣市場擁有穩定且忠實的粉絲基礎。

三、小結與展望

這些現象為我們理解台灣電影市場提供了基礎視角,但若要更全面把握市場趨勢和觀眾偏好,我們還需進一步深入分析台北與全台票房的交叉比對,探討不同類型電影在不同地區的接受度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的文化和消費心理因素。

在下篇報告中,我們將聚焦於台北與全台的票房比例分析,揭示城鄉觀影差異;深入比較不同類型電影的區域特性;並基於這些分析提出對未來市場的洞察與趨勢預測,為業界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通過這種由表及裡、從數據到洞察的分析方法,我們希望能為讀者呈現一幅更加立體和深刻的台灣電影市場圖景。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策劃

徐佑德   撰文製表                              

下篇看這邊: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下):《台灣超人》成為國片黑馬!動畫、音樂類、恐怖/驚悚類最能看出市場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