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下):《台灣超人》成為國片黑馬!動畫、音樂類、恐怖/驚悚類最能看出市場端倪
2025-04-24 22:00

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下)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
本報告根據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的票房數據進行分析,以下電影為重映片或非12月後的新片,特別說明如下:
重映片:《星際效應》(限定重映)
非本季新片:《魔法壞女巫》(2024年11月21上映)、《神鬼戰士2》(2024年11月上映)、《紅色一號》(2024年11月上映)(以紅底標記)
根據分析需求,《神鬼戰士2》和《紅色一號》不列入本報告的正式票房分析討論範圍。因為三月的票房尚未完整,故藉由去年12月跨年檔期與今年春節檔期為研究重點。數據圖表請參考上篇。時間上因台灣的排片特殊性所以作出調整。
本報告為「2025年第一季電影票房分析報告」的下篇,承接上篇對台北與全台票房數據的基本呈現,本篇將進一步深入分析市場差異、觀眾偏好與未來趨勢。在上篇中,我們已經了解了台北及全台的票房排行、國籍分布與類型表現,顯示《進擊的巨人》、《海洋奇緣2》與《美國隊長》等影片在本季表現出色,同時也看到演唱會電影和音樂元素電影的強勢崛起。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策劃X徐佑德 撰文製表
本篇報告將聚焦於三大核心分析方向:
- 台北與全台市場的交叉比對:透過台北票房佔比分析,深入解析不同類型電影在都會與非都會地區的接受度差異,從而揭示台灣電影市場的地域性特徵。
- 類型與觀眾群體的細分化趨勢:針對動畫、音樂類、恐怖/驚悚類等不同類型電影的區域差異進行精細比較,觀察各類型電影的目標觀眾地理分布特性。
- 未來市場趨勢預測與洞察:基於本季票房表現,總結市場變化趨勢並提供前瞻性觀點,為影業相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策劃
徐佑德 撰文製表
一、台北與全台票房交叉比對
票房比例分析 以主要電影為例,計算台北票房佔全台比例:
電影名稱 | 台北票房 | 全台票房 | 台北佔比 |
進擊的巨人完結篇 | NT$29,593,686 | NT$118,525,025 | 25.0% |
海洋奇緣2 | NT$25,508,378 | NT$123,195,593 | 20.7% |
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 | NT$22,875,749 | NT$101,328,912 | 22.6% |
獅子王:木法沙 | NT$20,257,549 | NT$85,035,655 | 23.8% |
魔法壞女巫 | NT$26,049,687 | NT$61,934,737 | 42.1% |
星際效應(重映) | NT$18,812,466 | NT$54,853,991 | 34.3% |
音速小子3 | NT$6,759,473 | NT$31,161,747 | 21.7% |
完美伴侶 | NT$8,357,452 | NT$24,123,600 | 34.6% |
台灣超人 | NT$4,674,125 | NT$18,894,162 | 24.7% |
交換禮物 | NT$2,906,690 | NT$6,492,860 | 44.8% |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 | NT$2,804,086 | NT$5,511,228 | 50.9% |
隔壁的房間 | NT$3,831,014 | NT$6,031,735 | 63.5% |
鬼診所 | NT$1,235,560 | NT$5,385,943 | 22.9% |
*註:台北佔比是指台北票房佔全台票房的百分比,一般電影台北市場約佔全台20-25%,高於此比例表示該片在台北地區特別受歡迎,低於此比例則顯示該片在非台北地區更受青睞。
A.排名差異分析
台北獨特喜好:
《魔法壞女巫》在台北排名第2,全台僅排第5
《星際效應》在台北排名第7,相對台北觀眾更偏好此類科幻作品
《隔壁的房間》等影展片在台北表現優於全台
-
全台普遍喜好:
《海洋奇緣2》在全台排名第1,台北排名第3,顯示全家觀影在全台更普及
《美國隊長》在全台排第3,台北排第4,差異不大
《獅子王:木法沙》在全台排第4,台北排第5,差異不大
B.類型差異深度比較與票房區域特性
動畫類型的區域差異:
《進擊的巨人》在台北佔比25.0%,顯示成人向動畫在台北受眾相對集中,反映都會觀眾對成熟題材、劇情複雜的動畫作品有較高接受度
《海洋奇緣2》在台北佔比較低(20.7%),顯示兒童向動畫在全台更為普及,非台北地區家庭觀影需求較高
《喵的奇幻漂流》台北佔比28.0%,《柏靈頓:熊熊去秘魯》台北佔比僅21.0%,進一步證實不同定位的動畫在台北/全台有不同受眾基礎
本土電影區域差異:
《台灣超人》台北佔比24.7%,《交換禮物》台北佔比44.8%,兩者差異顯著,反映不同類型本土作品在各地區的接受度存在差異
《台灣超人》全台分布較均勻,可能因其主題與全台觀眾產生共鳴;而《交換禮物》則更集中在台北市場,顯示其都會特性
- 藝術/獨立電影區域集中度:
- 《隔壁的房間》台北佔比63.5%,《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台北佔全台無法計算(全台榜單未列入),顯示藝術電影在台北市場極度集中
- 影展標籤電影幾乎只在台北票房榜單出現,證明藝術電影市場的都會集中特性,反映文化消費的城鄉差距
類型電影的區域偏好差異:
音樂類電影的都會傾向:《魔法壞女巫》在台北佔比高達42.1%,遠高於同為IP改編的《獅子王:木法沙》(23.8%),顯示音樂劇改編電影在都會觀眾中特別受歡迎。這可能與台北觀眾較高的舞台劇觀賞率、對百老匯作品的熟悉度有關。《獅子王:木法沙》雖同為音樂元素電影,但因主打全家取向,在全台分布更加均勻。
音樂傳記片的精英市場:《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在台北佔比達50.9%,顯示此類經典但老派的音樂傳記片的觀眾高度集中於都會地區,可能與文化資本、音樂品味相關。
諾蘭效應的城鄉差異:《星際效應》台北佔比34.3%,顯著高於一般電影,反映諾蘭導演的作品在都會區域有更忠實的粉絲基礎。諾蘭電影常涉及較複雜的敘事結構和哲學議題,都會觀眾對此類型內容的接受度較高,也形成了地區性的「導演粉絲文化」現象。
恐怖/驚悚類型的區域差異:
- 《黑祭司2:闇黑修女》台北佔比23.0%
- 《鬼診所》台北佔比22.9%,與《黑祭司2》相近,顯示恐怖片整體在非台北地區有較大市場,佔比接近標準水平
- 不同於先前假設,印尼恐怖片《鬼診所》與韓國恐怖片《黑祭司2》在台北的佔比相近,顯示東南亞恐怖片在台灣的都會/非都會分布與韓國恐怖片類似
韓流演唱會與音樂電影的區域差異:
(G)I-DLE演唱會電影台北佔比25.4%,IU演唱會電影台北佔比29.9%,IVE演唱會電影台北佔比33.4%,顯示不同韓團的粉絲群體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差異
整體而言,韓流演唱會電影在台北佔比普遍高於一般電影,證實韓流文化在都會區影響力更強,可能與都會年輕觀眾的消費能力和文化偏好相關相較之下,日本YOASOBI演唱會電影在台北佔比為28.1%,也顯示日本音樂內容在台北有穩定市場
二、市場洞察與趨勢展望
第一季正式票房領頭羊:
扣除11月上映的《魔法壞女巫》、《神鬼戰士2》和《紅色一號》,本季正式票房領先影片為《海洋奇緣2》、《進擊的巨人》和《美國隊長》,分別以1.23億、1.19億和1.01億新台幣領跑全台票房,證明動畫、IP改編和超級英雄電影仍是票房主力。
台北與全台市場差異:
台北觀眾相對更偏好藝術電影、科幻和韓流內容,全台則更偏好家庭動畫和普及性強的超級英雄電影,顯示城鄉文化消費差距明顯。
國別與類型市場洞察:
美國電影仍居主導但面臨挑戰:好萊塢電影在全台票房前10名中佔據8席,顯示美國電影在台灣市場仍有絕對優勢,但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高居全台第二的表現,顯示美國的主導地位正受到挑戰。
日本動漫電影來勢洶洶:《進擊的巨人》成為台北冠軍,全台第二,成績達1.19億票房,證明日本動畫特別是成人向作品在台灣市場實力堅強
IP音樂電影成票房保證:《魔法壞女巫》和《獅子王:木法沙》證明結合經典IP與音樂元素的電影在台灣市場有極強競爭力,兩片合計全台票房近1.5億,而且各自吸引不同類型觀眾群體
南韓電影多元發展:從演唱會電影到恐怖片,從歷史戰爭片到懸疑驚悚片,南韓電影在多個類型展現競爭力,有多達6部進入全台35強
台灣電影差異化生存:台灣電影《台灣超人》獲得1889萬全台票房,排名第14,表現亮眼,反映本土電影需通過差異化內容吸引觀眾。
東南亞電影破圈:類型不同的菲律賓《你好,愛,再次》和印尼《鬼診所》都獲得約500-600萬票房,顯示東南亞電影在台灣逐漸佔有一定市場空間。
音樂類電影的市場表現:
兩大IP音樂電影異同:《魔法壞女巫》和《獅子王:木法沙》作為兩部主打音樂元素的IP改編電影,在票房表現上呈現不同特點。《魔法壞女巫》台北票房比例高達42.1%,顯示其都會定位明顯;《獅子王:木法沙》全台票房達8504萬,台北佔比23.8%,則顯示其全台化的大眾接受度。前者吸引更多成人觀眾,後者則更吸引家庭觀眾。
演唱會電影的爆發:韓國和日本演唱會電影在全台共獲得近6000萬票房,證明音樂粉絲願意將觀演體驗從線上移至電影院,此現象為影院開創嶄新收入來源
西方音樂傳記片:《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獲得551萬票房,雖非爆款但找到了小眾精準市場,反映音樂電影的多元可能性,要回歸到音樂人本身定位。如《波希米亞狂想曲》的熱賣,跟皇后合唱團本身大小眾通吃的音樂性相應。
重要市場觀察:重映片驚人表現:
重映片《星際效應》表現亮眼,全台票房達NT$54,853,991,台北票房NT$18,812,466,顯示經典電影重映市場潛力巨大,影院可充分利用已被證明成功的內容,特別是在新片供應不足的季節
本土紀錄片穩定表現:本土紀錄片《台灣超人》全台票房接近2千萬,《交換禮物》也有650萬票房,證明本土紀錄片仍然有穩固且忠實的觀眾基礎
藝術電影區域集中:藝術/影展電影在台北市場極度集中,顯示藝術電影推廣需更多考慮都會與非都會觀眾差異
未來市場趨勢預測:
- 日韓電影將持續挑戰好萊塢主導地位,特別是在特定類型和IP
- 目標觀眾群體演唱會電影持續增長:來自韓國、日本的演唱會電影將繼續擴大市場,成為影院吸引Z世代觀眾的重要內容
- IP音樂電影市場潛力:《魔法壞女巫》和《獅子王:木法沙》的成功顯示,結合經典IP與音樂元素的電影將繼續成為票房亮點,預期更多此類型電影會進入市場
- 音樂類型細分化:從演唱會電影到IP音樂劇改編,從音樂傳記片到音樂動畫,音樂類型電影市場將更加細分化,針對不同觀眾喜好提供多元內容
- 小眾國家電影機會:法國、西班牙、菲律賓等非主流電影市場作品在台灣有更多機會,特別是類型片
- 本土電影差異化發展:台灣電影特別是紀錄片和藝術類型有潛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但需持續強化差異化競爭力
- 跨國合製增加:隨著各國電影在台灣市場交流加深,可能促進更多跨國合製項目,特別是台日、台韓合作
三、結語
2025年第一季台灣電影市場展現出多元且深具洞察價值的發展趨勢。從票房數據中,我們不僅看到傳統好萊塢大片仍具主導地位,也見證了日本動畫、韓國內容和本土製作的崛起與成長。《海洋奇緣2》以1.23億的全台票房領跑,《進擊的巨人》則以近3000萬的台北票房奪得台北冠軍,同時也以1.19億的全台票房位居全台第二,反映出台灣觀眾對高品質內容的持續渴求。
音樂類型電影成為本季一大亮點,《魔法壞女巫》和《獅子王:木法沙》兩部IP改編音樂電影不僅票房亮眼,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觀眾群體分布;韓國與日本演唱會電影的強勁表現則開創了新的市場藍海,證明音樂與電影的融合正創造出新的商業可能性。諾蘭導演《星際效應》重映的驚人成績則提醒我們,在這個內容過剩的時代,真正的經典作品依然能引發觀眾的熱情回響,優質內容的生命力遠超我們想像。
節慶檔期的表現更加證實了市場的多元化趨勢。跨年檔由《進擊的巨人》、《音速小子3》與《誤判》領軍,賀歲檔則由《完美伴侶》、《鑽石大劫案》和《黑祭司2》主導,不同類型的影片在各自適合的檔期找到了目標受眾。
從地域差異來看,本季票房數據清晰呈現出台北與非台北觀眾的品味差異—都會觀眾更偏好藝術電影、音樂劇改編作品和導演創作型電影,而全台觀眾則更傾向於全家向動畫和普及性強的超級英雄片。這種差異不僅反映了城鄉文化消費行為的不同,也為發行商和影院提供了更精準的市場定位思路。
台灣本土電影雖在票房體量上無法與國際大片競爭,但《台灣超人》等紀錄片的不俗表現證明,差異化內容策略能為本土製作開拓一片天地。
展望未來,音樂元素電影、特定導演創作型電影、演唱會電影等將可能成為影院吸引觀眾的重要力量,而隨著市場日益細分,理解並服務特定觀眾群體的精準策略,將比單純追求大眾化的內容更顯重要。在這個內容爆炸的時代,2025年第一季的票房表現告訴我們,觀眾最終選擇的是那些能帶來真正情感共鳴與獨特觀影體驗的作品,無論它來自哪個國家,屬於哪種類型,甚至產製在哪一年。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策劃
徐佑德 撰文製表